試樣經(jīng)過試驗后,就會產生測量結果,對試驗結果的認定可以是狹義的也可以是廣義的。狹義可以理解為單次試驗所獲得的結果,可以是抗拉強度,抗壓強度,最大扭矩,最大變形和杯突值等直接獲得的試驗結果。廣義的理解就是經(jīng)計算后獲得的,例如試樣的最大拉應力是由電子萬能試驗機測量得到的最大試驗力除以試樣受拉面積獲得的,試樣在彈性范圍的應變是由電子萬能試驗機測量得到的試樣在彈性段的變形除以標長而獲得的。廣義測量還包括一組試樣統(tǒng)計結果,如平均值,離散值,標準差等。
測量部分指經(jīng)過試驗后,需要實驗機的測量部分將其所具有的機械性能檢測并且呈現(xiàn)出來。所以完整的試驗機測量系統(tǒng)應包括測量結果輸出部分。電子萬能試驗機測量裝置基本分為機械式和電子式。機械式測量裝置有利用力的動力效應進行測量的結構,也有利用靜力測量的。如利用杠桿,擺錘可以構成力值測量結構,也可以構成扭矩測量結構。利用擺桿,擺錘可以構成沖擊能量測量結構。而電子式則完全摒棄傳統(tǒng)復雜機械結構,采用傳感技術將有關的力學量或幾何量轉化為電量進行材料性能的檢測,結合二次儀表和數(shù)據(jù)處理部分,可以準確快捷的得到結果。另外介于兩類裝置間的測量方法也不在少數(shù),利用杠桿和負荷傳感器可以構成力矩測量結構。但總的來說其他型號也是基于這兩種要素產生的。
試驗結果的輸出可以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如標尺與指針,度盤與指針,繪圖裝置,X-Y記錄裝置,數(shù)值顯示等等。如果缺少了數(shù)值輸出功能,就如同缺少指針的機械表一樣,雖然計時系統(tǒng)準確,但是還是無法讓用戶獲知信息。所以測量結構和輸出裝置是相輔相承不可分離的。但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輸出測量結果,落錘沖擊實驗只能觀察試樣的破損程度來判斷材料性能質量。材料的耐折性是通過試樣的彎曲次數(shù)來評價衡量的。材料的耐磨性能是通過磨損實驗獲知的,只能通過比較實驗前后的質量損失來判斷材料的耐磨性能,這種結果并非測量直接得出的,而是通過電子天枰等其他測量儀器來獲知的。
關于數(shù)據(jù)處理部分可以用計算器來計算,復雜或者大量的可以通過編寫程序。無論那種計算方法都必須符合標準規(guī)定來保證可靠性。 |